手沖咖啡的每個階段都會影響最後沖煮出的成果,以下為您介紹手沖咖啡的工具、比例及沖煮步驟,沖出一杯好咖啡其實並不難!
手沖咖啡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手沖咖啡最好使用現磨的咖啡豆,因此除了咖啡豆之外,也需準備以下工具:
磨豆機是將咖啡豆研磨成咖啡粉的工具,手動和電動的款式皆有,手動的磨豆機優點是可以做到較輕巧便於攜帶、容易拆卸清潔;電動的磨豆機優點則是輕鬆省力,只要調整好粗細參數即可一鍵磨好咖啡豆,但通常比較重且須接上電源,因此較適合居家使用。
咖啡手沖壺的設計相較於一般茶壺通常出水口更加細長,有助於控制水流的大小穩定,可以更容易地控制注水。
手沖咖啡濾杯有許多造型,會影響咖啡萃取的流速與妨礙萃取氣體的排出,杯壁內側的凹凸紋路在沖煮過程中有助於濾杯內的水流變化,讓咖啡粉更全面地被萃取出風味。
濾紙和濾布可以過濾掉咖啡粉中過於細微的粉末,避免流入咖啡中影響口感,一般而言濾紙為拋棄式,且會比濾布更細緻,不會因為吸附味道而影響咖啡風味,因此受到較多人使用。購買時記得要搭配濾杯的造型購買適合的大小及款式,以免無法貼緊濾杯影響注水水流以及氣體排出。
電子秤有助於精準測量咖啡粉與水量的比例,以及注水的流速及流量,帶有計時的電子秤更能掌握沖煮時間。雖然不是沖煮過程中的必需品,但準確地記錄比例更有助於掌握每一次沖煮的變化,更容易讓沖煮的技術有所進步。
手沖咖啡溫度計可以用於測量沖煮用的水溫,記錄手沖咖啡在不同溫度下的口感與風味。如果是為了測量沖煮水溫,也有將溫度計與手沖壺結合的款式設計。
手沖咖啡比例:可以手沖濃縮咖啡嗎?
一般沖煮手沖咖啡會將咖啡粉研磨至似粗磨黑胡椒粒或二號砂糖顆粒大小,咖啡粉與沖煮總水量的重量比(粉水比)在1:10~1:16之間,也就是一杯咖啡大約使用10g咖啡粉、100~160ml的水沖煮的沖煮比例,實際比例調配也會根據不同咖啡豆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若是想用手沖咖啡的手法沖煮出濃縮咖啡,水量則需要減少到粉水比1:1~1:3之間,並且得使用慢慢滴入的手法,延長萃取時間,較容易萃取出如同Espresso般濃郁的咖啡。
手沖咖啡5步驟:沖出咖啡層次的2階段注水法解析
最後介紹手沖咖啡的入門步驟,手沖咖啡的變化非常自由,上手之後可以根據經驗與咖啡豆的狀況、口味偏好進行各種調整,例如注水的時間、水量的多寡等。除了本文介紹的「斷水法」,還有不斷水的「一刀流」、慢慢滴入的「點滴法」等不同的沖煮方式,可以發揮不同咖啡豆的特色。
1. 事前準備:研磨咖啡粉、煮熱水
先開始煮熱水並同時研磨咖啡粉,把握咖啡粉剛研磨好最新鮮的時刻,等熱水煮好即可開始沖煮。
2. 溫杯預熱
將熱水倒進手沖壺、濾杯、咖啡壺(咖啡杯)中,使這些器具溫熱,以免沖煮時熱水降溫過快影響咖啡風味。
*濾紙是否要在這階段於濾杯中預先浸濕各有其優缺點,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決定。
3. 悶蒸
將咖啡粉倒入濾紙中,輕輕拍打濾杯使表面平整,由咖啡粉中心注入少許熱水向外畫圈,直到完全將咖啡粉完全浸濕。新鮮的咖啡粉吸收水分會產生氣泡慢慢膨脹,等待20~40秒,氣體散發、咖啡粉充分濕潤後再進行下一次注水。
4. 第2次注水
悶蒸完成後從咖啡粉中心慢慢向外畫圈注水,注意水流盡量不要直接碰到濾紙,以免水流順著濾杯肋骨滴落,導致咖啡有水感影響咖啡風味。可以將水分2~3次注入,待濾杯中的水位降到一半左右再注入下一次。
5. 移除濾杯
最後一次注水完成後等待約20~40秒即可移除濾杯,雖然這時濾杯中可能還有咖啡滴落,但這時的咖啡萃取時間過長,可能帶有苦澀或雜味,為了避免影響味道建議不保留這一段的咖啡。
在日常輕鬆享受手沖咖啡般的香醇:【湛盧咖啡】濾掛式咖啡包
Pingback: 選擇完美咖啡濾杯:品質、材質與使用指南
Pingback: 手沖可以濃縮嗎?濃縮手沖咖啡的秘密技巧與配方指南 | 咖啡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