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湛盧為了提供黑咖啡的愛好者除「美式義大利咖啡」以外更好的選擇,同時也為了即將開展的自家烘豆作業找尋適配的沖煮程序,因此開始了對手沖法的研究,並應用在對客人的服務上。
當時,手沖法被稱為「濾泡法」,應用的業者極少,且缺乏系統化的沖煮方法論。我們對於把這樣一種連續注水、且連續出水的沖煮法稱為「泡」極感不滿,同時也為了名稱無法彰顯手作職人精神心生不悅,因此憤而將其命名為「手工濾沖法」,簡稱手沖法流傳至今。
不曾想,此舉開啟了潘朵拉之盒,整個業界都被捲進來一起玩。確實,一個不起眼的沖煮程序裡,竟包含著萃取咖啡的最根本原理,是值得咖啡職人們獻出青春智慧好好鑽研並建構完整理論體系的最佳題目。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顏淵至少還有孔老夫子幫他,這些年咱們面對這個題目卻是瞎子摸象徬徨無依,於是透過各種實驗建構理論部位並建立部分假說以完善之,多年下來居然也蔚然成篇,頗有一家之言的架勢。